将军崖旧石器—细石器遗址是20世纪90年代末发现的,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桃花村,东北距市中心新浦区9.5公里,距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桃花涧遗址约300米。坐标119°07′50.2″E,34°31′57.3″N,海拔约8米。多次调查先后采集细石器70余件,2004年发表调查报告。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南京博物院主持,连云港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连云港市博物馆参加,于2004年10月—2005年1月对将军崖遗址进行考古试掘,田野工作时间80天。

  试掘前对遗址进行了全面调查和铲探,估计含石制品的堆积物面积约5000 m2。根据勘探,选定南北两处布试掘布方,面积20平方米。

  地层第1层为黑褐色砂质粘土,耕土层。含角砾和大量细石器,平均厚10-20 cm,最厚达40 cm。

  第2层灰褐色细砂层。松散,未见明显层理。T1203很薄,T2301最厚约50 cm,出石器但夹有陶片。厚约30 cm。

  第3层灰白色细砂层。稍有胶结。出土较多的细石器和少量陶片。本层T1203缺失,T2301厚20—50 cm。

  第4层为褐黄色粉砂质粘土,原生地层,土质较纯,片麻岩风化颗粒略少。没有出现陶片等新石器以后的遗物。出大量石制品,但细石器明显减少,以小型石片石器为主。厚50 cm。

  南部探方T1203已经发掘到底,第4层之下为黄白杂色风化壳,无文化遗物。北部探方T2301刚进入第4层。

  1—4层均包含了石制品。其中1—3层为次生文化堆积,主要出土细石器,但也夹有一些其它时代的文化遗物如陶片和磁片。第4层为原生堆积,主要出土小型石器。2期文化的面貌和时代稍有差别:第4层的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推测绝对年代可能距今2—3万年。第1-3层的时代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可能已经进入全新世。

  2004年的发掘获石制品300余件。石器的岩性多为燧石、石英岩、水晶、脉石英、玛瑙。类型有石片、石核、刮削器、尖状器、石锥、石镞、雕刻器等。石制品加工精致,器型稳定。细石器主要用间接锤击法打片后再经压制修理,但也有少量用砸击法打片。

  根据堆积物岩性判断,第2层比较纯净的灰褐色细砂属于水动力比较平缓的河湖相堆积,在搬运过程中携带了河边的人类遗物。第3层褐色砂质粘土的形成稍微复杂一些,河流的搬运动力更小一些,粘土成分增多。第4层为原生的文化堆积,其沉积动力可能主要为风力搬运,岩性相当于晚期下蜀黄土。

  初步观察表明,江苏北部地区从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的考古文化远比20世纪80年代得到的结果复杂,即不仅存在较晚的细石器文化,而且还存在稍早的旧石器晚期文化。它们的文化面貌与近年在鲁南青峰岭等地点发现的石器地点面貌接近。在将军崖遗址附近,大约1万年前曾经历过2次人类活动:—次可能在2-3万年前,保留下原生旧石器层位;一次大约在1万年左右,遗留下细石器文化。但这些还需要测年数据的支持。无论如何,江苏东北部地区包括连云港附近人类活动的历史比我们以前所知更早。将军崖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试掘,不仅对研究连云港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晚更新世以来中国东部海平面变化和海岸变迁也有重要价值。

  目前,该遗址的发掘研究工作还将继续。